Information

河南互联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800188.net

青少年与社交媒体成瘾的关系是当今的一个大话题。青少年是社交媒体最大的消费者之一,但社交媒体正在消费他们吗? 科学家们发现,社交网络与心理健康挑战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多令人不安的联系。这些症状包括从抑郁到青…

评级: 0.00   票: 0   传出命中: 281   传入命中: 0   收藏 夹: 0  

Related Articles (4)

关键词文章

  • 社交媒体,不是双刃剑 在我很小的时候,看过还是Pierce · Brosnan 主演的007系列电影《明日帝国》, 讲述一个媒体大亨妄图发动全球战争控制全球舆论的荒诞故事。长大了回过头去看,发现这部爆米花电影出了很多金句,比如“笔是新的武器”(暗指媒体的力量在未来可和军事力量抗衡)。 控制了舆论和媒体,相当于控制了人的思想。1997年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互联网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反派Carver的武器只是区区一份“明日报”和一些卫星电视。可能谁也没想到,控制了舆论就是控制了全人类这句话,会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渐渐变成现实。 要理解这个设定,先得理解媒介、信息、人的关系。很明确的一点,高等动物都会沟通交流,人类尤甚。虽然人也是群居动物,但是人类并不像《环太平洋》里的怪兽,共用一个蜂巢网络结构的大脑来分享信息。每个人一个脑子,每个脑子都不一样。所以人类总是需要大量的沟通交流——将自己的认知传递给别人,寻求认同,或是接受的别人的信息,自我判断。媒介,就是信息传递的集散中心,信息,就是一个个包裹,人,则是等待签收快递。上述过程中你会发现缺了一个环节——集散中心有了,那送快递的快递员是谁?回答:是媒体。 套用这个认知结构,即使你没有学习过传播学概论,相信也能简单的理解信息流转。在这些环节中,你认为最重要的环节会是什么呢?我相信大家有过网购购买经验的,会按照以下优先级来进行选择:快递员>...
  • 社交媒体,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正在毁掉人类 真正的现实并不存在 我们能做的就是无限接近现实 2018年,我在衡山和集做讲座。在提问环节,有一位现场观众举手问我:“徐老师,我在刷社交媒体常常会因为看到不同的新闻而心情波动,一会儿亢奋、一会儿焦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你有什么建议吗?” 我当时的回答是:“你的潜意识在告诉你‘关掉那个APP’,不要再看了。”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妈刚好在家人群里甩了一条她从抖音上下载下来的“2021年最新骗局”的短视频。好几次大半夜我经过他们的卧室去洗手间的时候,常常会看见我爸在刷抖音,屏幕反射的光照着他的脸影影绰绰的。 你有没有意识到,我们好像已经离不开社交媒体了? 我们几乎无时无刻地、无意识地在滑动的手指,通过来自无数个机构或个人的账号,阅读、传播、评论这些讯息——并对这些深信不疑。 我们以为自己在社交媒体上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世界,所看到的“真相”就是真实,并为认同的观点摇旗呐喊,认为自己能够战胜所谓的人工智能,将它收为己用——假如说这些都是人类狂妄自大的错觉,你会作何感想? 或许悲观,也或许是危言耸听。原本为了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类生活的科技正在重新改写我们的历史,它甚至成为了动摇和侵蚀社会结构的工具,并制造了文化战争。 《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和《真相之后:造谣与假新闻》 上述这些,是源自我在看完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和《真相之后:造谣与假新闻》的第一感想: 随着科技以难以预估的速度发展,社交媒体正在借助算法在我们的大脑深层进行编程,为我们植入无意识的习惯,小到你的点赞、转发,大到你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意见领域,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避无可避地以一己之力抵抗着成千上万的工程师和超级电脑——在完全的无意识中。 《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下文简写为《监视》)是...
  • 英国儿童每晚沉迷社交媒体,相当于每周有一晚没睡觉 L'Oreal Thompson Payton 2022-09-21 大约12.5%的10岁儿童会在半夜醒来查看社交媒体信息。 图片来源:GETTY...
  • 8.6分热搜神片,社交媒体的毒性 大家好,我是王俊俊。今天是第1305天不断更分享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9月看过最好的作品 也是最近比较认真的一篇10000+字影评 与其说这是一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的影评,不如说是这几年,我关于社会观察的一次阶段性课题总结。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必须要说,无论这部纪录片,或是我这篇影评,都是都只是这个社会病症的一部分。 所以,今天聚焦这一部分是——关于互联网科技和资本主义结合后,所创造出来的这个所谓【社交网络】,对人类个体以及整个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 对于互联网,我在自己对社会观察的记录里(这本书之前取名叫《这个世界的bug》,老粉丝应该记得)最简短的概况就是: 科技在极速发展,社会制度在缓慢发展,局势在左右摇摆螺旋上升,没有发展,而人性不仅没有发展,反而在堕落。 要认同这一现状,我们必须学会且承认涂尔干的理论,就是社会变迁会影响个人的行为。 而随着人们行为路径的改变,又会反过来影响社会趋势。在这个理论中,我最爱用的例子就是,连环杀人犯。 在工业社会中早期,受压抑的连环杀人犯,都采取蛰伏的策略,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间续作案,通常都是忍不住了,就好像瘾来了,必须要杀一个人。作案一次后得到满足和舒缓,随后可以长时间——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不作案,直到下一次杀人的瘾再发作。因为破案相关科技不发达,加上这种较为隐蔽的作案手法,所以他们可以多次作案而不被抓。比如最近几年才抓到的某国内著名案件,他最后一次作案是2002年,被抓是2016年。 而到了2010年之后,就少有连环杀人犯了。相反,一次性杀死多人,街头报复社会,同归于尽,甚至在人群密集的音乐节、酒吧、教堂用枪扫射的疯狂案件,在世界各地都开始变得多起来。前年甚至还看了一场甚至直播杀人过程。 是什么让杀人犯们改变了方式? 答案是社会的变化不仅影响了杀人犯的行为,其实也改变了每一个人的行为。无可置疑,社会正在变化,而且越来越快。在科技发展缓慢的中世纪,人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没有变化的。而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每3年5年,就有新的改变。 尤其是在城市里,从2000年,到2020年,仅仅20年,已经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节奏了。 如果你是1960年生人,今年60岁,那么你见证的就是一场巨变,真真正正的沧海桑田。这不过这沧海桑田,基本都是在网上,在科技上。如果你是2020年出生,那么你出生就是一个互联网新世界。 从某些角度来讲,1960年出生的城市人,和2020年出生的城市人,压根就是两种人,代沟可能比太平洋还宽。那么,这种社会变化对人们造成的影响,有没有负面存在? 当然是有的。 《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开篇就提到,如今的科技发展,是存在某种问题的。科技发展的背后,显然是有某种道德隐患的。 无论是自然发展所酝酿的危机,又或者是人为的道德隐患,它势必促成一场社会危机,会造成巨大的可怕的后果。 然而,因为我们在一个最新的世界,面临的最新的问题和隐患,所以这个隐患,甚至没有一个名字。 (这也是之前我那本《这个世界的bug》没有写完的原因之一,它太新了,涉及太多方面,不好全面总结。我虽然在两三年前就列好了大纲,每个章节都对应一个环节,但在后续的写作中,不断的查询各个领域的资料和书籍,从而不断的有新的认识,有时候比原本设想的更广更深,有时候甚至推翻了之前的想法。 所以,这是一个没有权威定义的,没有名字的问题和隐患,是一个巨大的网,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总结全貌,而我正热衷于窥见每一个角落。 另一个原因,是我自己性格的原因。就算没有完全认识,其实也不妨碍先写出来。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人,也在和我进行同样的工作和观察,但我知道我的一些观点是对的,也在网上经常看见同样的观点、趋势、现象、论证结果,符合推测和预言。但因为社会这个话题实在太大,方方面面,根本无法全尽——这对喜欢绘画的我,或者说对于一个典型INTP性格的我,无疑是一个折磨。我喜欢看见所有的事所有的可能性之后再行动,或者说我压根不喜欢行动和成功,我只喜欢观察,只喜欢看见所有的现象,思考背后的原因。但我不是佛祖,又怎么可能看见众生的每一个因果,怎么可能把整个世界全部画出来。我只能有一些较为深刻的感触和见解罢了。出于自己的性格,这不足以促使我行动,大家可以看一看INTP相关的东西,虽然我不太信mbti,但我真的是典型intp,也许我应该改一改性格,伪装一下intj。 不过,我们今天先不聊这么大,聊的大就容易聊的空。大而空疏,不是好词。我们今天只谈这个单独的话题:互联网科技。) 二、 借着《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这部纪录片,我们看到主角其实试图做出改革的,并且获得了很多IT同行、公司内部员工的支持。但这个改革方案,几乎是一夜之间就被勒令叫停了。 毕竟,资本家的权利要比改革者的多。这个纪录片,可以看做是改革失败数年后的一次揭露。他首先揭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现象,我们的生活被互联网影响和控制,而控制互联网的,其实只有寥寥数人。 30个程序员,决定20亿人的态度,这个对比实在令人惊讶。比较大的社交媒体平台,通过主页影响目标网民。而要影响网民,首先要做到三件事。第一,获取吸引力第二,贩卖确定性第三,确定性需要大数据支撑为了更好的达到目的,公司开始监视窃取用户隐私。今年上半年,在公众号,写过《隐私大盗》,聚焦著名的脸书隐私事件罚款问题。 而在国内,其实也闹过这一出戏,关于用户的隐私,使用霸王协议,不同意不给用。 而面对这样不公平的霸王条款,人们就这么用了,根本没有反抗,连抗议都几乎称不上有。 人们,就是这样,迫不及待的要进入互联网,哪怕明知道它的危害,明知道它在侵犯隐私。 像我这样从来不用抖音和快手,以及如果不是为了赚钱,微博和知乎也不会用的人,可能越来越少。相反无数的人,正在毫无意识的进入互联网,社交媒体。 就像石油期货一样,互联网公司卖的是人类期货。用户是一种商品,正在被贩卖。 公司不止监控人们看了什么,而且监控你看了多久,精确到秒。他们知道你抑郁,知道你孤独,知道你的一切秘密。但他们不是为了帮你,而是为了把你卖掉赚钱。上万亿美元。你内向外向,你的性格,不仅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甚至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小电影。他们知道你凌晨几点看了你的前男友/女友,还知道你看了多久。我们说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字面意义上的。真的存在一个电脑以及上面的软件在监控这些数据。而这些数据,我们的私人信息,是真实的、字面意义上的,存在于某个机房的硬盘里。无人看管,只有程序。很多人误会的以为公司只是在卖我们的数据,其实他们是在存储,然后利用这些数据建立模型。谁建立更好的模型,谁就赢了。基于这些数据和模型,公司比你更了解你的人格。你点过的每一个赞,认真读过的每一篇文章,都会化身为血肉,通过网线在另一端组成一个你的克隆娃娃人,就好像巫毒扎小人一样。根据你的模型,电脑会决定你身上的针,该扎在哪里。 甚至你阅读到最后会变慢的习惯,都会成为他们眼中放广告的好时机。他们可以通过预判,来预测你的行为,精准,并且反复测试。根据预测,他们可以精准投放你喜欢的视频,什么样的电影可以刺激你的情感,什么东西能击中你,能获取你的注意力,能引导你的思维,导向一种确定的结果。公司有三个指标一个是延长你的使用时间一个是让你不断的拉新人加入一个是广告目标,确定你的行为符合预期并给你投放有效的广告 也就是前面说的,贩卖确定性。 每一个目标都有一种算法,然后由程序驱动。最可怕的是他们可以调控这些算法,今天想多挣点钱,就把广告算法调一下;今天想多吸引点韩国用户,就把算法调高一点。人是商品,是被调控的数字。 我们创立了全球整整一代人,他们的背景,成长环境,社交空间,文化的意义,就是傀儡。我们参与的每件事,背后都有操控和欺骗的影子。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