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初夏的阳光照耀着河南洛阳栾川县的山峦,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然而,这份平静却被一声突如其来的巨响彻底打破。那天,田家一家四口驾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欢声笑语荡漾在车厢里。谁也未曾料到,就在转过一个弯道时,一块巨大的落石轰然滚下,毫无预兆地砸中了他们的车辆。驾驶座上的田某,在剧痛中失去了意识,生命也戛然而止。
那一刻,世界仿佛静止了。车内,妻子和孩子们惊恐万分,尖叫声撕裂了空气。山风依旧吹拂,却再也带不走那份深入骨髓的绝望。
田某的离世,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陷入了无尽的深渊。母亲贾女士一夜之间白了头,眼神中充满了哀痛与不甘。孩子们哭喊着爸爸,稚嫩的脸上写满了不解。在最初的几天里,他们除了悲伤,别无他想。
然而,生活还要继续,逝者已矣,生者却要面对现实的残酷。在律师的帮助下,贾女士开始着手处理后续事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向当地政府寻求赔偿。律师依据国家相关规定,详细计算了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在内的一系列损失,总计逾百万。对于贾女士来说,这笔钱并非为了“发财”,而是为了逝去的儿子能有一个公道,也为了仍在世的儿媳和孙辈能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当田家提出索赔的消息被媒体报道后,一场意想不到的“暴风雨”在网络上悄然酝酿。起初只是零星的评论,渐渐地,谩骂和指责如潮水般涌来。“讹钱!”“不要脸!”“自然灾害也能告?这是敲诈勒索吗?”——这些尖锐而恶毒的字眼,像一把把利刃,狠狠地扎进了贾女士和家人本就千疮百孔的心。
“我们只是想要一个说法,按照法律规定去争取我们应得的赔偿,怎么就成了‘讹钱’了呢?”贾女士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些刺眼的评论,双手颤抖,眼泪模糊了视线。她不明白,为什么在亲人遭遇不幸后,还要承受这种无端的攻击和误解。那些“键盘侠”躲在屏幕后,肆无忌惮地宣泄着自己的恶意,丝毫没有顾忌到受害者家属正在经历的巨大痛苦。
更令人困惑的是,警方初次检验报告中曾提及田某血液酒精检测为阳性。这一消息无疑给网络上的攻击者提供了新的“弹药”,他们借此大做文章,试图将责任完全推给田某本人。贾女士对此坚决不认可,她深知儿子平日里滴酒不沾,事故发生当天更是不可能饮酒。于是,她强烈要求进行第二次检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等待第二次检测结果的日子,对于田家人来说是漫长而煎熬的。终于,在2025年5月22日,好消息传来!公安机关的第二次抽血检验结果明确显示,所送血液中未检出乙醇成分,彻底推翻了第一次的“阳性”结果。同时,交警部门也出具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明确认定当事人田某及乘客均无事故责任。
这一纸鉴定书和认定书,犹如一道光,撕裂了笼罩在田家头顶的阴霾。它不仅还了田某的清白,也为家属的索赔主张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得知这一结果,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律师再次重申了案件的关键点:“能否获得赔偿,关键在于田某家属能否证明事发路段山坡防护网破损且未覆盖全部易落石区域,或者相关部门存在未对危险山体区域安装防护网、未设置警示标志、未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等疏忽。”他强调,如果能够证明栾川县交通运输局、栾川县交通事业发展中心等道路管理部门存在管理疏忽,那么他们就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至于栾川县人民政府,作为地方行政管理机关,也可能因下属部门的履职情况而承担相应责任。
当然,也有声音提出“不可抗力”的说法。付建律师解释道,虽然《民法典》规定因不可抗力不承担民事责任,但“自然坠石”并不一定直接等同于不可抗力,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比如该区域是否频繁发生落石、相关部门是否有能力预防等等。他指出,即使设置了防护网,也要看其是否符合行业标准,如果存在不符,同样构成管理疏漏。
在这场悲剧与争议交织的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一家人面对不幸时的坚韧,看到了法律在维护正义时的力量,也看到了网络暴力对受害者造成的二次伤害。落石无声,却夺走了宝贵的生命;网暴有声,却肆意践踏着人性的尊严。这场关于巨石与人心的较量,仍在继续……